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app2();

read2();齐国律法,寒食休假七天,前五日休务,不用上朝也不用坐班;后两日朝假,官家若不坐殿,便只需在官署里值班。

沧浪台台议定在寒食休假第三日,正是休务,沈遥从车上下来时,见到的就是大门前车水马龙,一派热闹的景象。

沈逢骑马跟在她车旁,向那头扫了一眼,忽而发出一声疑惑的音节。

“怎么了?”沈遥问。

“我……我好像看到我们学里的都头了,”沈逢迟疑道,下意识打了个颤,飞快道,“阿遥,为兄就送你到这了,待会儿台议,为兄相信你定能凯旋!”

他一连串地说完,就想转身打马就走,犹豫了一下,到底探头问了一句:“还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

“没了!”沈遥好笑道:“你就去和丰楼里叫上一壶酒等着罢。”

“那可不成,”沈逢道,“回头还得骑马回去,吃醉了要出事的。”

他拨转马头,一面朝她道:“你上次不是想吃果子吗,我去潘楼买来,等你议完了回家路上吃。”

沈遥目送他背影消失在长街,又见迎面驶来一辆车,车头印着熟悉的徽记,那车帘一掀,便露出崔道蔚的面庞来。

“阿遥,你这么早就来了?”车刚停稳,她便跳下来,细细看了眼沈遥,面上便放松些许,笑道:“看来你是准备好了?”

沈遥一颔首,自信地说:“万事俱备。”

她们转身往沧浪台的大门走去,崔道蔚闻言,好奇道:“你后来又是怎么突然想通的?”

自然是看白雪歌的《探疑录》想通的。

沈遥眼睛乱瞟,含蓄道:“山人自有妙计。”

她那日翻开《探疑录》后没忍住,不由自主地又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探疑录》写的是主角安提点使如何破获一个个案件的故事,白雪歌文风一向简实凝练,又极善以文字设下迷阵,误导观者思维,最后揭开真相之时总是让人拍案叫绝。

她最喜欢的便是这简淡文风之中乾坤万象的劲儿,自己写不出来,但不妨碍多看几遍。

而且,许是心中抱着疑问的缘故,这次再看,竟也从中寻到了台议辩论的思路。她便趁着灵感迸发,熬夜一股脑写出来了。

今日出门前她特意往眼下扑了粉遮盖青影,现下看来效果还不错,连崔道蔚都没看出来。

沧浪台前也正有一队人准备进去,两厢里打了个照面,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

今日汴京书院学子照例是靛蓝对襟襦裙,外罩灰蓝褙子,眼前这几人却是玉白的圆领袍,浅色内衬,头发束在髻冠里——是国子学的服式。

两队人马在沧浪台大门前齐齐站定,互相打量了一眼。

沈遥抬起下巴,对崔道蔚说:“金玉才好藏败絮。”

另一边也飘来对话:“书中自有香粉尘。”

沈遥:“永嘉年间敷粉最多的是谁?”

对面:“君子无故,下一句是什么?”

两边人狠狠互瞪一眼,谁也不让谁,并排直直跨进大门。

沧浪台中早有人聚在台议的大殿外,沈遥又瞪一眼对面为首之人,挽着崔道蔚的手,自去寻同窗所在的人群了。

长得倒人模人样,说起话来就是朽木。

晏书迟看着那两个女郎扬长而去,融入一片灰蓝色的人群中,摇头道:“汴京书院也太狂妄了。”立时引来一片赞同之声。

“晏兄,你台议的辩词想必都准备好了?”又有人问。

晏书迟胸有成竹道:“自然。”

他前两日寻找辩词思路时,把《酆都遗事》又细细看、不是,细细研究了一遍。玉京客颇擅以文叙情,精妙词句间人世悲欢尽数现于纸端,堪称浓墨重彩,动人心魄。他自己于此道上灵光不足,写起来干瘪生硬,每次读到都自愧不如。这次再看,果然又有诸多感悟,更是连台议的辩词——他原先总是模模糊糊,有些想法却又不知该如何表述的词句——都得到了启发。

若非如此,他也不至于废寝忘食地几乎写了个通宵,今早差点没爬起来。

“走罢,我们先去找学里安排的地方,”他说,“让汴京书院先得意一会,待会儿台上自会见真章。”

沧浪台虽称作台,实则更近似一座宅园,其中草木扶疏,幽致静谧,从主道延伸出去的竹林小径里,常可见有人独坐亭中,捧卷读书。

此处原本确实也是宅园,还是先帝时大兴土木所筑的其中一座。不过落成之后先帝到此处次数寥寥,当今即位后极力收整乱象,涤荡朝堂,更不曾以享乐之名来此游玩。

直到朝廷开始组织四书五经的重新注疏,此处才又焕发新机。仿照前朝“白虎观之议”,官家拨了这座空置的宅园,亲笔改名为“沧浪台”,朝中大儒便长聚于此,日夜研讨书中义理,注解经籍。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除却大儒并翰林院诸学士,许多学子也常来此拜访,或旁听讨论,或发表自身见解,遇到争执不下的大议题时,往往还会召开广邀四方共同参与的辩论。朝廷大臣殿前论政称廷议,沧浪台的辩论便称台议。

为方便台议举行,朝廷还特遣将作监仔细研究过,将沧浪台中一处大殿加以改造,使其足够千余人参与,而台上发言的语声能传至殿中所有人耳中,满足辩论的需求。

汴京书院与国子学的辩论,正是借了沧浪台的大殿进行。

这次辩论,与其说是两个学院之间的矛盾,更不如说是这些年来不断被提起的改革文风主张的一次厚积薄发的变量。定在寒食假日的时间和借由《国风》《离骚》向京外各地铺开的通知,也使得实际参与者的范围大大扩大。在后世评述中,这次辩论甚至同列入沧浪之议中,成为研究熙宁一朝诸多变革的重要一环。

但在此刻,两院学子尚无人意识到这一时刻的意义,他们只是在各自助教的指挥下,坐进了分属自家学院的区域,躁动不安地互相低语着,等待着台议的正式开始。

“……今日台议,未必一定要决出所谓对错——文章之事,原也没有绝对的对错。唯愿以此机会,推动诸君思辨,诗文一道,究竟应何去何从,此万古之议,今日,已至我辈!”

祭酒并院长特邀而来的观文殿大学士致辞完毕后,便至汴京书院和国子学各自学子组成的小组上场辩论。在台议开始前一月,两方便已开启报名,以二人为一组,可向对方学院某一小组邀战,没有邀战意向的小组,则以抽签匹配。


页面连接:http://www.confusinghomework.com/news_0_yefht/yhgweyhu.html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牛文小说网棉花糖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