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这炭笔乃是学宫内的一名学子所研究发明的,因为治事斋的许多学子并不同于经义斋那样一直在学堂之中听课。

他们会经常会多在外实践为主,如农科的学子就需要和乡民一起耕耘,若是有意外收获或者老农的经验,都是需要及时记录下来的。

水利科的学子也是需要跟着有经验的官吏一起参与,不局限于书本上所有,照本宣科的论调只会让大脑僵硬。

经验和收获经验才是最为珍贵难以计量的财富,而这些同样需要及时记录。

所以便有人发明了炭笔,一开始从最初简陋的形态只能模湖不清的书写内容,到了后来可以同正常的笔一样书写内容。

携带方便而且便于书写,也一下子在绥德学宫普及开来,不过制作不易如今的工艺依旧有些繁琐,想要大批量的普及市场是存有问题的。

所以目前只能供应绥德学宫的学子,如方寿这样的乃是许多绥德学宫学子的常态,好学积极性很高。

在完全记录下陈博所说的话后,方寿抬头笑着说:“是的,这是学宫内的学子研究出来的,不过因为制作繁琐尚且不能大批量的生产!”

陈博不是那种固守成规的人,认为这是奇技淫巧之物,他觉得此物若是无需笔墨就可以书写,那会便捷许多。

他眼热的看着那支炭笔,说着:“能够借我看一看?”

方寿并没有任何犹豫就递上前,这支炭笔即使是在绥德学宫内也是十分珍惜的物件,只有成绩优异的才能获得。

毕竟即使打造一支费的心力也是不一般的,而且这是一个技术活,并不是能够教授就能学会的。

陈博接过递来的炭笔,仿佛在他面前的乃是一件珍宝一样,仔细上下打量一番后,伸手去触碰枣心的位置。

也就是炭的位置,他动作很轻唯恐将由炭制作的枣心损坏,可是手触碰到的时候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般脆弱。

而是比起寻常炭会更加坚硬许多,如今的炭材都是用于冶铁和取暖所用,尚未有人想过会用来制笔。

而方寿也是一下子就知道对方所想,将纸张递了过去,当他见到手中的炭笔写下了一个农字的时候。

心里的激动难以言明,连连感叹道:“这是农字!”

真的能够正常书写,他问出了心中的疑惑:“为何这炭会比我见过的都硬一些,难道是因为产地不同吗?”

他可是道信徒,对于炭再熟悉不过了,炼丹其中有一个步骤那就是造炭,他虽然不喜符纸丹药之流,可也是有所了解的。

方寿对于农学有所研究,可是对于这方面却不懂了。

他憨厚的笑着说:“这方面我也不太懂,我知道的是应当是属于冶铁的工艺吧,家传的工艺还有翻阅古书方才研究出来的!”

“不过想要烧至出来这么一小块,都十分不容易!”

陈博也是颔首,他心里明白这应当是如冶铁一样还放置了一些特殊材料,是的原本薄脆的炭变得无比坚硬。

不过火候还有时间不好把握的缘故所以应该很难实现,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觉得失望。

以往先秦之时文字都是刻在竹简上,后来到了先汉时期之时,发明了纸张之时在那时未普及时不也是稀罕之物吗?

陈博是注重实用务实的人,所以对于这种创举是十分支持和赞同的。

不过他明白术业有专攻,方寿精通的乃是农学二者之间也并没有关联,自然没法子触类旁通。

在大宋,有冬至大如年的习俗,所以自皇室贵胃下到百姓黎庶都十分重视冬至这个节气。

所有的官员亲卷和百姓之家在这一天都换上了新衣,杨秉如今并未在家中而是和长子走在长街之上。

两人都是身着常服看起来就像是寻常人家的父子一样,赵盼儿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如今也已经三岁了。

府里如今也是喜气洋洋的气氛,在另一处老宅的父母也都来到了他们的宅邸之中,一同享受着阖家欢乐的幸福。

长子杨慎才华不下他当年,科举得了一个头甲一门两状元。

当时也是轰动一时,倒没有人提出过什么怀疑,认为杨秉徇私之举和考官相识故意选自己儿子为状元。

那是因为杨慎在很早就才动京华,他出名要比父亲更早。

“父亲,如今大宋盛世即将到来,时间证明了你没有错,那些人目光短浅!”

杨慎所指的乃是那些朝堂之上的那些言官,王素因为被赵祯抓住把柄,在朝堂之上也处处掣肘的感觉。

至少不会在明面上去攻讦杨秉一党,但是言官的嚣张气焰可是十分旺盛。

吴恕如今已经接近隐退的地步,在朝堂之上近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了,他扮演着老眼昏花的角色。

距离致仕也只差官家的一个点头应可就可以交权了,所以朝堂之上仿佛成了一言堂。

自从杨秉当政后,大宋的百姓幸福度都一下子提高了,虽然说在以往汴京的开封府也是这样的热闹。

可有些人喜色但也有人愁容,但是如今街上百姓那种发自内心的欢喜并不似作伪。

杨秉继续走着,说:“政见不同的人我是不会不问缘由的去打压,但我也绝对不会允许庸碌之人坐在那个位置上尸位素餐!”

这话是有出处和理由的,因为他与官家商议过。

如今大宋的冗官严重若是想要遏制这种态势,就需要斩出第一刀恩荫之滥。

在大宋恩荫范围从亲属扩展到门人、朋友等,荫补对象不断增多,数量不断增加。

这是冗官的原因之一,也让朝中多了一些无才无德无能得官员,还多了财政的收入。

还有如今的磨勘之法也需要有所调整改变,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

一般官员只要在任上没有过失,大都予以升迁,缺乏优胜劣汰的考核机制。

所以才会诞生了许多的无为而治的庸碌官员,他们看似什么都没做,没有主动欺压百姓对治下盘剥。

可是却放任手下的官吏如此去做,所以去面对这种姑息之弊。

所以下一步就需要放在吏治上了,既可以打击朝中的靡靡之风,官员有所危机感。


页面连接:http://www.confusinghomework.com/news_0_uhouy/wfocywfw.html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笔趣小说百书楼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