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芒砀山下,林外野营。仰望苍穹,耿耿繁星。

刘邦开怀大笑,声振山林:是何言耶!你等既都逃命,我因何还要去骊山送死?从此我也要远走天涯,再不复返矣!

徒役闻此,大为感激,俱向刘邦倒身下拜,然后穿山度林,一哄而散。

最后只余十多个壮士,留在原地不动。

刘邦:你等因何不走?

众人:我等皆知,亭长向来心怀大志。今亦无处可去,愿随亭长一起亡命。

刘邦:既是如此,那便去休!

于是乘着酒意,趁夜兼道而走,通过沼泽之地,欲投芒砀山中。只因道路不熟,行走半夜,渐渐迷路。

刘邦:你等何人胆大,敢往前面探看路径?

许某:我去,我去。我最善走夜路,人称许大胆者是也。

刘邦闻此,笑而从之。于是便令许大胆往前面探路,自己与众人皆都倚树而坐,闭目休息。过不多时,忽听大呼小叫,一个人影由远及近。刘邦跳起身来,凝目望去,见来者正是许大胆,神色慌张,狼狈逃回。众徒也被惊醒,一齐跳起身来。

许大胆:吓死我也,吓死我也!

刘邦:何事惊慌至此?

许大胆:前行五里,有条大蛇挡路,足有房檩粗细。去不得了,还是回去罢!

刘邦似乎宿醉未醒,大声说道:大丈夫常行夜路,有何可怕者!

于是舍了众人,独自大步上前,沿着许大胆手指方向而去。十余徒众亦都酒醉,见状意气风发,遥遥跟随在后。

刘邦前行数里,果见一条大蛇,其白如雪,正横卧道中。刘邦吓了一跳,急忙拔出肋下长剑,将那大蛇挥为两段。刘邦不理大蛇死活,继续前行,因醉得厉害,躺倒地上睡去。

众人随后跟来,只见一条大蛇横在路上,断成两截,已经死去。

众人见状,大吃一惊,游目四顾,不见刘邦身影,却见一个小老太婆,坐在大蛇尸体旁边,正在呜呜哭泣。只因其身穿黑衣,又值天色未明,故此先前没有发现。

许大胆果然大胆,举步上前,问那老妇人道:可煞作怪!在这深山荒林之中,又是三更半夜,你这老妪从何而来,又因何在此啼哭?

老妇答道:适才有人杀了我儿,是以哭也。

许大胆又问:令子是谁,被何人所杀?

老妇说道:我儿乃是白帝之子,变化成蛇,行于道间。不知何故,被赤帝之子来至,挥剑杀之。也是我儿天数如此,在劫难逃,故此啼哭。

众人闻听,头发皆乍,以为老妇乃是疯妇,或是说谎。

许大胆正要上前再问,不料一阵风起,那老妇忽然不见。众人皆感惊诧,乃快步上前搜索,又行二三里,见路旁躺倒一人,仔细看时,正是刘邦,正在酣睡,鼾声如雷。

刘邦听到众人喧嚷,醒来坐起,问道:我怎生睡在这里?

众人七嘴八舌,便将刚才之事告之。

刘邦听罢,心中暗暗高兴,由此更加自负,追随者也开始对其心生畏惧。因见天色渐亮,于是率众进入芒砀山中,就此占山为王,等待时机。

画外音:汉高祖斩白蛇起义之事,一看便知是刘邦为神化自己,精心策划而为,与陈胜、吴广“篝火狐鸣”如出一辙,当不得真。但因出于太史公《史记》,此后几乎所有史册,也将其载为信史,故此便成典故,流传两千余年。

刘邦斩蛇入山之后未久,陈胜、吴广起事于大泽乡,并率义军攻占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和秦朝公开对立。此时沛县令也欲响应起义,于是议于县吏萧何、曹参。

萧何便劝县令,请将本县流亡在外之人召回,以增加反秦力量,并可杜绝后患。

县令以为言之有理,便命屠户樊哙,去邀请襟兄刘邦出山,回来担任领兵之将。

樊哙领命,在深山中找到襟兄,发现刘邦拥其数百之众,正在山中啃食草根。

沛令遣走樊哙之后,却又突生后悔,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可谓引狼入室。由是命令关闭城门,并欲捉拿萧何、曹参,免其为刘邦内应。

萧、曹二人提前闻讯,潜逃至于城外,往投刘邦营中,报以城中之变。

刘邦笑道:似此等首鼠两端之辈,能成得甚事!

便请萧何撰写一道檄文,命樊哙射进城中,鼓动城中百姓,杀掉县令造反。

城中得书,立刻哄传。县令平时就不体恤百姓,以致众民不满。此时即得刘邦檄文,于是冲进衙门,诛杀县令,大开城门,迎进刘邦。

城中三老皆知刘邦乃是无赖,欲推萧何、曹参为首,带领大家起事。二人都是文吏,深恐一旦举事不成,必被秦朝诛灭九族,为自保之计,就竭力推举刘邦。

众人无奈,便齐推刘邦为首,共称沛公,领导大家起事。

刘邦却无这许多顾忌,当下便即顺从民意,设祭坛,立赤旗,自称赤帝子,就此招兵买马,很快义军扩充到三千人。此时是乃秦二世元年十月,刘邦已经四十八岁。

在此之前一月有余,项梁和项羽叔侄起事,兵力已达万人。

刘邦起事之后,立即开始攻略周边郡县。乃攻胡陵、下方与,又与泗水监平大战丰邑。泗水卒史周苛、周昌兄弟加入义军,刘邦用为校尉。

占领泗水之后,刘邦继令雍齿把守丰邑,亲自率军进入薛邑,与秦军大战。

薛郡守将战败,逃至戚城,沛公使左司马曹无伤追击,将其斩杀。刘邦率军再至亢父、方与,魏相周市来攻,曹参率军迎之。两下交战,不分胜负。

便在此时,后方来报,雍齿背叛,并举丰邑降魏。

刘邦大怒,于是舍弃北征,亲引大军归还,进攻丰邑。雍齿据城以守,沛公军不能攻下。恰在此时,刘邦生病,还军至沛,四面受敌,其势甚危。

正在此时,斥侯来报:东阳宁君与秦嘉立景驹为假楚王,屯守留城。

萧何进言道:今我势孤,不如暂投景驹,以待养息,再俟机夺回丰邑。

刘邦欲借军马攻丰,乃从其议,于是投奔景驹。行军在途,忽见一支人马自西面驰来,约有二三百人,为首者是个年轻文士,作道家装扮。

刘邦眼尖,早认出那人,便是九年前在下邳城内,观看秦始皇巡游时所见道士。由是纵马上前,扬声叫道:张道长,故人相见,不亦乐乎?某乃沛郡刘季也!

来者正是张良,亦欲去投景驹。忽在此地遇见刘季,不由大喜,于是扬鞭驰近,下马相见,甚是亲热。午时就地扎营,造饭为炊,刘邦叙说斩白蛇起义之事。

张良与刘邦一番交谈,相见恨晚,于是披胆直言:某观刘将军气度志向,绝非凡人,故能斩白帝之子。以某观之,将军龙凤之姿,必不能为景驹此等燕雀之属容之,且将被害。大丈夫立世创业,何必寄人篱下哉!将军不嫌张良鄙陋,愿举韩国之众以助,可乎?

刘邦闻言大喜,乃放弃投奔景驹念头,引军复还沛城,便以张良为厩将。

安排防守未妥,又闻斥侯来报:秦少府章邯以南阳为基,遣部将司马夷攻略楚地,兵屠下相,已至砀镇。

刘邦大惊,不知所措。

张良进言:留城东阳宁君,是我旧友故交。秦军既来,某愿前往留城,以唇亡齿寒利害说之,使其与主公联手,共抗秦军可也。

刘邦大喜,便具厚礼,使张良赍持前往,使曹参同行。张良奉命而往,来至留城,见了东阳宁君,说以联手沛公共抗秦军之事。

东阳宁君正担心自己势孤,无力为战,及闻刘季斩蛇起义之事,又见张良肯与刘邦联手,便知其非常人,于是一拍即合,答允联手对敌。

张良、曹参完成使命,回报沛公。刘邦心下大定,乃约同东阳宁君,联手率军向西,迎击司马夷。沛、留联军在萧县与秦军激战,结果不利,刘邦与东阳宁君退至留城。

刘邦败回,闷闷不乐。

张良笑道:秦军乃平灭六国精锐,百战之师,我皆黔首百姓,故而战之不利。主公虽败,元气未伤,尚可再战。来日可避敌锋锐,击其虚弱,如此如此,必获全胜。

刘邦闻计,精神大振,信心再起。乃请东阳宁君补充军队,调拨粮草,来日出城,自与樊哙分兵两路,再次进攻秦军。

樊哙便依张良所定计策,正面佯攻秦营。只三五个回合,樊哙诈败佯输,将司马夷引出六十里外。刘邦早率主力埋伏林中,见司马夷被樊哙远远引走,立即大举攻打秦军大营。

激战三日,刘邦夺取砀镇,俘获秦军六千人,取得大胜。接又乘胜攻取下邑,夺此重镇。刘邦军队过万,由是雄心大起,乃从下邑出发,再攻丰邑,结果仍然不下。

樊哙独与司马夷纠缠,堪堪将败;丰邑又不能下,刘邦大急,自觉势危。

张良复又献计:项梁在薛,军马万余,其锋甚锐。主公何不亲往求援,联手对敌?

刘邦大悟,于是留下军队继续围攻丰邑,自率百骑至薛,来见项梁。

闪回结束,薛城县衙。

项梁亲迎刘邦上堂,叙礼让座,命人献茶。

寒暄已皆,刘邦说明来意,请求联手抗秦。项梁欣然允诺相助,乃增拨士兵五千。

项梁:沛公,此五千兵马,皆是三楚子弟,身经百战,当足用否?

刘邦:足用,足用。若蒙再派数名能征惯战之将,则更感激无地。

项梁:好。便以五大夫级军官十名,分别率领五千兵马。你诸将人等,随沛公去夺丰邑,一切听其委派,不得违拗。

诸将:喏!

刘邦见项梁如此慷慨,感激至甚,再拜称谢,乃领援兵而回。因拼力进攻丰邑,日夜攻打,次日终陷该城,获得全胜。

雍齿见不是头,只得弃了众军,自己仗着马快,单骑投奔魏国。

刘邦重得丰邑,大喜不禁,乃大发牛酒,犒赏三军。又具重礼,发付五千楚军还薛,托十名五大夫领军,替自己再三向项梁致意。

项梁得其兵回,乃派侄儿项羽攻打襄城。因其城坚,又城上防备精良,一时攻打不下。

项羽奋其神勇,持戟冲至城下,又弃戟持剑,奋力先登。时近未时,终将襄城攻陷,即将守城军民全部活埋,然后回报叔父。

项梁闻说侄儿屠城,心中不喜,怒责道:昔日白起杀降,自身恶死;李信嗜杀,终难封侯。只因二世不悯天下苍生,乃至诸侯皆反。汝如此好杀,我项家宁无后乎!

项羽口中诺诺连声,心内其实不服。

此时项梁听说陈胜确实已死,便以盟主自待,檄命各部反秦将领,皆到薛城议事。檄文到至丰邑,刘邦念其前番派兵相助,欣然前往参加。

时有居巢人范增,年已七十,好出奇计。因恶秦政残暴,一向住在家中,不肯出仕。此时闻说项梁召会诸路军马,离家至薛,来说项梁。

范增:陈胜之败,理所应当。此后亡秦重任,当在将军之身也。

项梁:先生何以言此?

范境:秦亡六国之时,楚国最无罪过,是属无辜受伐,天下不服。且自怀王至秦不返,楚国人怀念至今。因此楚南公曾云,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今陈胜首事反秦,不立楚王后裔而自立,其势故不能久。将军起于江东,楚地蜂拥而起,争相归附者,正因将军世代是为楚将,故能拥立楚王后代之故也!

项梁深以为然,乃命从民间寻找楚怀王之后,立其为主。数日之后,有人自田野间寻到怀王之孙芈心,当时正在为人放羊,引见项梁。

夏六月,项梁即与诸路义军首领商议,共立芈心为主,仍称故号楚怀王。项梁身为诸路义军盟主,自号武信君,又拜陈婴任上柱国,赐封五县,随怀王芈心建都盱眙。

怀王即位,诸路义军皆来参贺。张良随同刘邦应召来会,与项梁故友相见,欢若平生。

楚怀王即位典礼已毕,张良先与沛公商议:我欲趁此怀王即位,楚国恢复之际,劝项梁更封六国之后,未知沛公以为如何?

刘邦:好倒是好。但先生欲就此舍弃刘邦,自立基业乎?

张良:非也。我家世代皆为韩国故臣,向以复国灭秦为志。倘若复韩,便与主公联手,再创沛国大业,不亦可乎?

刘邦:既是如此,我怎好阻止先生复国大业?只望其事早成,你我复得相见!

张良应诺,于是前来私见项梁,下以说辞道:将军已拥立楚王后代,楚人皆感念将军大恩,以为重生父母,感激涕零。若复立六国之后,则天下谁不唯将军马首是瞻?

项梁:此言甚善。若依贤弟之意,谁可为韩国之王?

张良:今韩国诸公子中,横阳君韩成最贤。将军可立其为韩王,以增树楚国党羽。若将军肯从,则在下当为将军设谋,使韩国世代为楚之翼护,誓不相负。

项梁击节称善,便派张良前往三晋之地,找到韩成,立为韩王。

张良自任韩国司徒,随韩王成率千余故国人马,向西攻取韩国故地,夺得数城。

秦少府章邯闻报,急遣大军来伐。韩军寡不敌众,所得城池随即又被秦军夺回。张良保护韩王成逃走,率余部在颍川一带游动。

镜头转换,按下中原大乱,六国复起,再说漠北匈奴。

秦二世元年,当秦始皇驾崩,公子扶苏及大将军蒙恬冤死之际,冒顿即位单于,就任匈奴部落联盟盟主之位。

冒顿本姓挛鞮氏,乃头曼单于长子。头曼晚年喜得少子,便欲废黜太子冒顿,而立少子为嗣。于是便使冒顿远离部落,去做月氏部落人质。冒顿无奈,只得洒泪启行。

其后未久,头曼却发兵急攻月氏,欲借月氏人之手,来杀冒顿。

未料冒顿甚为聪智,闻说父王发兵,便用计盗马逃归。

头曼由此赞赏冒顿壮勇,命其统率一万骑兵,重用为大将。

冒顿恼恨其父欲借月氏之刀杀己,更恨幼弟夺己太子之位,便借手握重兵之机,图谋造反自立。于是就命工匠,制造一种响箭,谓曰“鸣镝”,以此训练部下骑射之技。

数月之后,冒顿阅兵,命部众演习身技。于是身登将台,向众军下令道:凡我鸣镝所射之处,你众人当一齐射之。倘有不全力射击者,定斩不饶。

由是大举狩猎,先射鸟兽。鸣镝到处,凡见有人不射其目标者,冒顿立命杀之。

其后不久,鸣镝所至,众矢猬集,行动划一。

冒顿复以响箭射击自己爱马,左右之人有不敢射击者,冒顿立杀不赦。

又过些时日,冒顿又用响箭射击爱妻,左右之人恐惧,不敢射击,冒顿又尽杀之。又过些时,冒顿引众出猎,用响箭射击单于坐骑,左右之人皆都从射,其马立死。

冒顿遂以百匹良马,向父王赔罪,单于不知儿子用意,并不怪罪。


页面连接:http://www.confusinghomework.com/news_0_ucotc/wftgyhuy.html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爱书网书本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