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袁著冒死上书,知道必遭梁氏报复,于是逃走出京,亡命江湖。

奏书递上,朝臣相互传看,无不惊叹,以为美文。梁冀羞怒交迸,转身出离大殿,立即秘密派遣心腹家人:前去捉拿袁著,不得违误。

家人:要死的,还是要活的

梁冀:立时杀死,提头来见。

家人应喏而去,不到片时即回:小人到时,已是人去楼空,袁著已了无遗迹也。

梁冀:檄令各郡,悬赏捉拿。若有藏匿,与彼同罪,诛戮全家!

袁著转回故乡,闻说郡县奉命搜捕,风声甚紧。于是甚为后悔,便就更名改姓,藏于乡野。又闻公人来往巡捕,无处不到,只得假托病死,用蒲草编个假人,请友人买来棺材装之,运回家中殡葬。亲友闻之,皆来吊祭,郡县官吏无有不知。

消息传至京师,梁冀不信其实,依旧查问不休。最终命人掘墓开棺,得知其中伪诈,于是暗中使人穷追细查,并拷讯袁著故交好友,无所不用其极。

旬月之后,终在乡间找到袁著,遂用竹板活活打死,其后隐瞒其事,不使朝廷知道。

太学生刘常乃是当世名儒,和袁著向来要好。梁冀召补令史缺额,以卑职侮之。

又有太原人郝薭、胡武,都爱发表正直言论及高深见解,皆与袁著友善。常联名上书三公府,推荐天下志行高洁之士,而不向大将军府推荐。

梁冀大为恼怒,命令中都官发出公文,捕捉所有向三公府上书荐贤者,皆都诛杀。尤其杀害胡武全家,共杀死了六十余人。

郝薭知道不免于祸,就用牛车装载棺材,拉到大将军府门上书。眼见书信由门人送入府中,郝薭就在大将军府前放声高歌,然后服毒自杀。

由是朝野沸腾,京师大哗,众官议论朝政日非,暗无天日,自古以来无过于此者。

梁冀眼见已犯众怒,由此不敢过份胡为,这样才保全郝薭家人性命。梁冀及其门客所为类似残忍恶毒之事,数不胜数。由此拍马逢迎佞人升官,直言极谏勇者遭害。

元嘉元年四月,桓帝身穿便服,屡次走访梁冀儿子梁胤家。

杨秉字叔节,乃太尉杨震之子,时任太中大夫,上疏谏止:君不入臣府,礼也。

桓帝不理,依旧自行其是。杨秉称病辞官,桓帝不许,命其出任右扶风。太尉黄琼力劝皇帝召杨秉回宫,杨秉却知回宫不得,便即称病避祸。

又有扶风人赵歧,乃名儒马融从妹夫,因梁冀当权,故意改名“避难”。又卑视舅兄马融阿附梁氏兄弟,毫无士人气节,从此拒不相见。

赵歧三十七岁病重,亲撰墓碑题字: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再有名士周举之子周勰,梁冀三召不应。梁冀又举周勰为贤良方正,仍不应举。

梁冀又备厚礼用公车迎之,还是托病坚持不去。后来干脆隐居深山无人迹之处,杜门谢客十余年,住处长满荆棘。

梁冀亲弟梁不疑与其兄颇有不同,素来喜读经书,礼贤下士。

梁冀暗中嫉妒,就通过中常侍转告桓帝,调任梁不疑为光禄勋。又暗示众臣,共同上书推荐己子梁胤,使其升任河南尹。

梁胤时才十六岁,容貌丑陋,不胜官衣官帽。凡路上见到者,无不嗤笑。

梁不疑引兄为耻,于是辞官回家,与弟梁蒙闭门不问外事。

梁冀暗中派人,化装守候二弟门前,见有人来往串门,便记其名姓,列为异党。

数日后,家人还报:南郡太守马融、江夏太守田明,曾去拜访梁不疑。

梁冀闻报,便暗示州郡官员寻事陷害,将二人处以髡刑,并加鞭打,充军到朔方。结果马融自杀未遂,被押解者救活,田明终究死在路上。

字幕: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名将马援从孙。

镜头闪回,叙述马融生平。

马融自少美辞貌,有俊才,早年随儒士挚恂游学,以数次拒绝朝廷辟命而名重关西。

汉安帝时,马融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历任校书郎、郡功曹、议郎、大将军从事中郎,以及武都、南郡太守等职,名重朝野。

马融博通五经,而且自负,尝对诸弟子及宾客自夸道:若论今世注疏经书诸家,贾逵精而不博,郑众博而不精,惟我马融,既精且博。

只因恃才孤傲,自谓清流领袖,文化先驱,马融最初也曾特立独行,并常与梁冀等外戚顶撞。但吃了几次苦头,就软弱下来,就此投降阿附。

梁冀诬奏太尉李固之时,长史吴祐闻而请见,上堂与梁冀激烈争辩,大将军不听。

吴祐回首见马融在坐,并正为梁冀起草诬陷弹劾李固奏章,因而怒道:李公本来无罪,天下人皆知。今其罪名,却成于卿手。李公即诛,卿有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

马融被说得满脸通红,无言可答。此事之后,却又主动为梁冀撰写《西第颂》,赞其奢侈豪华府宅。因而马融人品便被世人等而下之,至为高洁之士不齿。

闪回结束。马融充军朔方,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

马融还朝,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并参与续写《汉记》。公事之余,马融又设帐教授门徒,座下弟子常有千人之多。涿郡卢植、北海郑玄,都是马氏门下。

马融性格放达任性,擅鼓琴,好吹笛,任性而为,不为儒者小节所拘。常坐高堂,悬挂绛帐,前面教授门徒,帐后设置女乐。弟子按顺序传授,少有能登堂入室者。

画外音:马融“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奢靡教学之风,对以后魏晋清谈家产生不小影响。直至唐贞观二十一年,太宗李世民诏令历代先贤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马融。

闪回结束,按下马融,复说大将军梁冀。

梁冀历经三帝,掌权二十余年,骄横气盛,百官不敢正视,无人敢违其命。

汉桓帝大权旁落,万事都不能亲自过问,因而对梁冀日益不满。

延熹元年,太史令陈授通过小黄门徐璜,向汉桓帝陈述日食灾异,说天象示警,是应归咎于大将军。梁冀闻知,暗示洛阳令逮捕陈授拷问,致陈授死在狱中。

桓帝因此大怒,立誓欲除梁冀,并暗令近侍,留心寻其过错。

时有掖庭吏邓香,其妻生女邓猛,机巧可爱。邓香死后,其妻改嫁给梁冀妻舅梁纪。

梁冀妻孙寿将邓猛引荐到掖庭,被桓帝宠幸,封为贵人。

大将军梁冀见此,欲认邓猛为女,以固己势,由是改称为梁猛,令人告知邓母。

邓猛姐夫邴尊担任议郎,甚为正直,不肯阿附梁氏。梁冀恐其改变邓猛母亲心意,就勾结刺客,在偃城刺杀邴尊,然后又想杀死邓猛之母。

邓母家住延熹里,与中常侍袁赦是为邻居。

刺客趁夜爬上袁赦家屋顶,欲从此处进入梁纪家,刺杀邓贵人之母。未料却被袁赦发现,当时击鼓召集手下,将刺客惊走,再将此事通告给邓母。

邓母马上跑到宫中,向桓帝哭诉女婿邴尊已被大将军杀死,今又遣刺客前来杀己。

桓帝听闻岳母所述,愈发大怒,由此立志除掉梁冀。因宫中皆是大将军耳目,不敢公开商议,遂借口如厕更衣,命心腹太监唐衡随从服侍。

入厕蹲坐已定,桓帝悄声问道:卿可知内侍之中,有谁跟梁冀不和者乎?

唐衡答道:有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瑗、左悺,私下都对梁冀十分不满。

桓帝大喜,还于内宫,暗命唐衡将单超、左悺叫到密室。

二人入内,参拜天子。桓帝问道:今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内外皆为其亲信控制,朝中大臣亦皆惟命是从,国将不国矣。我欲除之,卿等以为如何?

单超回奏:梁冀乃是国之奸贼,早该除之。只是我等无智,未知陛下方略如何?

桓帝:我意甚明,惟卿等谋划消灭梁氏计策。

单超:若灭梁氏不难,只恐陛下中途犹豫不决。

桓帝:梁冀理应消灭,朕绝不犹豫!

单、左闻言大喜,于是奏请复召具瑷、徐璜入内,与唐衡共计五个中常侍,当天子之面噬臂歃血为盟,共谋灭梁大计。

天子与五常侍密议之事,早有宫中耳目,偷偷告知大将军。

梁冀虽不知其所议为何,但猜疑对己不利,就派中黄门张恽入宫,以防止政变。

未料五常侍早有准备,张网以待。具瑗先下手为强,立将张恽逮捕,然后奏报天子:张恽未奉有司之命,突然带兵持械入宫,必是图谋不轨。

桓帝闻奏,于是亲临前殿,立即召见诸部尚书,公开梁冀罪行;并下诏令:命尚书令尹勋持节,率领丞郎以下官员,皆带兵器,守住宫廷官署,并收各种调兵符节,送回宫中。

各部尚书闻说欲除梁冀,无不雀跃,精神振奋,齐呼万岁。

汉桓帝见众心一致,信心大增。未过片时,各种调兵符节已经收齐,送入宫中。

桓帝于是居高而坐,分兵派将:派黄门令具瑗,带左右两厢骑士、虎贲、羽林、都候剑戟士等,共计一千多人,使司隶校尉张彪为将,前往包围梁冀住宅。

具瑗、张彪:喏,臣等遵旨!

桓帝:再派光禄勋袁盱,持符节没收梁冀大将军印绶,改封为比景都乡侯。

袁盱:喏,为臣遵命!

于是带兵出宫,连夜包围大将军府。梁府家兵见有帝旨,不敢反抗,弃械束手。

梁冀出其不意便被控制,并被收去印绶,知道大势已去,便与妻子孙寿皆都自杀。

袁盱即命具瑗及张彪留下抄没梁冀家产,自己快马回宫,向天子缴旨。

桓帝闻报,知道大事已定,遂向百官宣诏:命将梁冀子河南尹梁胤、叔父屯骑校尉梁让,亲信卫尉梁淑、越骑校尉梁忠、长水校尉梁戟等人,连同梁、孙两家内外宗族亲戚,全部逮送诏狱。不论老少都处死刑,暴尸街头。梁不疑、梁蒙已死,家属不究。

众官闻此,全体下拜,齐称万岁。

梁氏宗族既除,复又清算朝堂。天子诏曰:凡因梁冀推荐所立三公,皆都罢黜。太尉胡广就地免职为民,司徒韩演、司空孙朗逮捕入狱,听候处置。

众官闻此,面面相觑,不再山呼。

画外音:梁氏既被扳倒,受此案牵连而被处死卿校、刺史,以及二千石官员数十人,梁府故吏及宾客被罢职者三百余人,朝廷为之一空。梁冀私生子梁伯玉时年十五岁,终被从夹壁中放出,得以重见天日,状若呆傻,凡事不知。桓帝闻其命运坎坷,怜而赦之。

镜头转换,洛阳城中。

当时政变突然从宫中爆发,使者来回奔驰,满朝公卿齐集朝堂,不知所措。城中官府、街市、里巷俱都纷扰动乱,时过数日,方才平定下来。

满城百姓闻说梁氏家族已倒,无不拍手称快,沿街醉歌者不绝于耳。

朝廷没收梁冀全部财产,变卖所得共获三十多亿,用以充实国库,因而减免天下百姓一半租税。又命开放梁冀私人林苑,迁徙贫民入居,在里面安身立业。

延熹二年八月四日,诸事已毕,汉桓帝升朝坐殿,犹如背上芒刺尽去,浑身轻松。

乃奖赏诛功臣,诏曰:中常侍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人,谋诛梁冀有功,敕命皆封列侯。任命大司农黄琼为太尉,光禄大夫祝恬为司徒,大鸿胪盛允为司空。

敕封已罢,复诏命设置秘书监官。

单超等五人同日封侯,从此朝政大权刚从外戚之手夺回,复又落入宦官手中。五侯及其亲属由此专横,不仅朝中官员反对,就连桓帝也始担忧,故对五侯渐渐限制。先是重用宦官侯览等,以分五侯之权,继而借其亲属违法暴行,进行逐一打击。

桓帝虽对宦官五侯抑制,并不予以清除,只是稍加抑制,仍由其掌握大权。

新被重用宦官上台,也同样残暴专横,鱼肉人民。中常侍侯览贪侈奢纵,前后强夺民田一百余顷,住宅三百余所,更模仿皇宫修建大宅十六区,起造楼阁、池塘、苑园。

由于宦官专权,爪牙遍布朝野,察举选拔人才制度便遭严重破坏。

冬十月初五,桓帝到达长安,巡视未央宫,祭祀高庙;十一月又祭西汉十一陵,命中常侍单超为车骑将军。赐长安百姓每人十斛粟,园陵每人五斛,巡视所经诸县三斛。

延熹三年正月,新丰侯单超病死。

桓帝特赐东园秘器、玉匣等物,又发五营骑士、将作大匠等为其修筑坟冢。

此后武原侯徐璜、东武阳侯具瑗、上蔡侯左悺、汝阳侯唐衡等四侯势力转盛。朝野吏民分别号之为徐卧虎、具独坐、左回天、唐雨堕,是曰或似卧虎,无人敢碰;或为独坐,骄贵无双;或有回天之力;或似天之堕雨,流毒遍于天下。

四侯权倾天下,宦官势力达到极盛。天下受其党羽毒害,因此豪杰并起,黎民揭杆。

字幕:延熹三年九月,劳丙在泰山郡、琅邪一带聚众起义,攻打郡县,杀掠官吏。十一月,泰山郡叔孙无忌聚众起义,攻杀郡都尉侯章,攻破郡县。

告变折报进京,汉桓帝诏命御史中丞持节,督州郡兵马进剿,然而屡不能胜。又以中郎将宗资带兵进讨,叔孙无忌及劳丙先后失败。

与此同时,交趾太守上奏:九真蛮屯据日南郡多年,拒不降汉,势力渐盛。

桓帝览奏,乃命以桂阳太守夏方为交趾刺史,前往镇抚。

夏方在蛮夷中素以恩威并具著称,到任不久,日南蛮二万余人相继投降。

当年十二月,武陵郡复又上报:郡中蛮族叛汉,进兵攻略江陵。

汉廷闻报,遂派车骑将军冯绲进讨。兵至江陵,武陵蛮或降或散,随即平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及至年末,长沙郡守复又上报:本郡蛮匪于三年前叛汉,今已滋生蔓延至数万之众,抄掠郡县,渐不能制。奏请简拔能臣,前来平叛。

朝廷闻报,乃命拔文安县令度尚为荆州刺史,令其率兵征讨。

字幕:度尚,字博平,山阳郡湖陆县人。

镜头闪回,叙述度尚其人。

度尚出身寒微,幼年丧父,侍母至孝。年轻时不喜读书,也不修养品行,所以不被乡里推举。因为太过贫穷,只好帮同郡宦官侯览看田,因此得以担任郡里计吏、郎中。


页面连接:http://www.confusinghomework.com/news_0_ucotc/wftgygwy.html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封神小说网努努书坊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