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等大臣们都出去,朱允炆伸了个懒腰,感到一丝疲惫,又感到一丝轻松。疲惫是事身体上的,轻松是心理上的。

不过朱允炆还是觉得赶紧把沙发给弄出来,还是沙发坐着舒服啊。虽然就算成了皇帝没有电视可看,也没有手机可玩,但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朱允炆还是想享受一下后世现代文明的成果的,将其卖给那些大臣贵族,还能充实一下自己的小金库。

。。。。

接下来半个多月,上层建筑的改革有条不紊,朱允炆处理政务的时间大幅度减少,藩王们也正在来应天府的路上,他终于有时间汲取一下他带来的整个世界的营养了。

虽然朱允炆许出去要给的书已经有好几本了。123。而大明需要的知识更是千千万,但朱允炆还是决定从毛纺织技术开始,虽然上次没有找到,但他觉得是他的姿势不对,换个姿势就行了。毕竟包含整个世界的知识,没有理由找不到毛纺织器械的。

朱允炆最想要的是欧洲尤其是英国的毛纺织,在那一根棉线还没有撬动整个世界之前,英国的毛纺织首先撬动了英格兰,然后影响了欧洲。英国国王历来重视毛纺织业的发展,现在这个时候百年战争已经结束几十年了,英国已经开始出口毛纺织业了。即使能得到现在的英国毛纺织技术。/

毛纺织业要比棉纺织业复杂,需要的步骤和器械也多,想要大规模生产也比较困难。中原人没有毛纺的基因,虽然奖励已经发出去了,但目前还没有前来领赏,也不知是还没发明出来还是不相信官府,但朱允炆觉得改良的毛纺织机械能提高个一两倍的效率就算很不错了,还需要他来开挂。

没办法,朱允炆在心里叹了口气,继续搜吧。朱允炆低着头看起来像是在批奏章。豆芽孢子其实眼前已经浮现出蓝色的框了,在这个框背后就藏着整个世界的知识,就看朱允炆能不能找到了。

上次朱允炆搜“毛纺织机械制造”,并没有搜出有用的东西来,这次朱允炆搜的是“毛纺织技术”,“英国毛纺织技术”,“中世纪英国毛纺织”,等等。然而他发现,仍然没有有用的东西。出来的都是《中世纪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原因》,《爱德华三世与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之类的文章,根本不涉及具体某种技术的原理或某种毛纺织机械的制造。文章中只提到了某些代表性的机械,比如水力漂布机,但只有名字显然是不够的。

中文实在是找不到了,朱允炆只好去搜英文的,毕竟整个世界来说还是英文的资料多。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次朱允炆终于找到与毛纺织机械制造有关的资料了,是在一本叫《剑桥西方纺织品史》的书里,估计是剑桥系列书籍之一吧。…。

书是找到了,但怎么翻译是个大问题,朱允炆读起来都有点费劲,很多词都不认识,更别说翻译了。看着密密麻麻的英文,朱允炆一阵头大,这可真是要了老命了。中文的搜不着,英文的搜到了翻译不出来。

“唉。”朱允炆摇头叹气,“对不起大明的毛纺织业,朕做不到啊,就算能翻译,朕也没有时间啊。”

“只能看大明的工匠给不给力了。”朱允炆暗暗思忖,“就把思路告诉严震直,让他传下去好了。中国对水力的利用并不充分,而在蒸汽机之前,水力绝对是最重要的能源。”

想到这里,朱允炆把之前搜到的与毛纺织机械相关的只言片语写下来,交给小太监:“你把这张纸交给工部尚书。让他将其贴在悬赏毛纺织机器械的告示旁边。123。不得耽误。”

小太监匆匆忙忙跑出去,朱允炆终于把毛纺织放在一边了。

这里多说几句,朱允炆对待太监的态度,就跟后世高校各个办公室招聘的助管一样,负责传个话啊,送个文件啊,跑跑腿啊之类的工作,连秘书都不算,只能算个不免费的廉价劳动力,连做文件或修改文件都不用太监。朱允炆没有看不起太监,都是为了讨生活。但朱允炆也不会给太监太多权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言归正传,朱允炆接下来要抄的就是数学书了,首先肯定要把阿拉伯数字给弄出来啊。/

荅曰:一百六十八步。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百亩为一顷。”

这真的只是《九章算术》里一个非常简单的乘法,但用汉字描述出来就是这么麻烦,后面稍微复杂一点的题就更麻烦,所以将数学用符号化势在必行,只是朱允炆还不确定,后世用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表示的问题该如何用中文表示,用偏旁部首?

中国的数学非常发达,但朱允炆要拿出来的第一本书却不想达到后世高数的水平,只需要一本《初等数学》就可以了。豆芽孢子主要包括四则运算,方程,函数,数列,几何,概率等内容。这本书首先是要给朱允熥和朱允熞用,后面颁发天下作为全国的数学教材,因此不需要那么复杂,都是中国古代早就解决了的问题,就是为了让人们熟悉这一套新的数字体系。

而且朱允炆还要改变汉字的排列方式,从竖排不带标点改成从左到右加标点,1+1=2如果用竖排表示的话看起来太费劲。标点的作用更是巨大,有了标点,就不会有那么多歧义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没有标点的话一句话有很多种解释,像“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种,不利于知识的传播。

至于符号方面,朱允炆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将其替换掉,东亚各民族的文字没有像希腊文和拉丁文那样的,用做数学符号不太合适。因此朱允炆决定就不换了。至于怎么解释这些文字的来源,原来元朝的对外交往可是很广泛的,很多欧洲人都来过中国,留下只言片语也很正常,就说从中借用的好了。…。

想好了对策,朱允炆开始下笔了。

“第一章数与运算

1.1/

人类与其他许多动物一样,在远古时代就具有辨别事物多寡的能力,这就是原始的‘数感’,后来逐渐发展成数的概念

。。。。

第二章代数式

。。。。

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

。。。。

第七章概率与统计初步”

朱允炆一直写到概率,就停了,这些就够了。这本书主要是为了建立一个全新的数学体系,将数学抽象化。中国的数学均以实用性为主,不只是数学,其他知识也是一样,强调实用性,因此没有用的东西就发展不起来。123。发展的很慢。

抄这本书朱允炆用了七天,一天一章,每章二十页左右,简直不要太轻松。用毛笔写小楷其实还是挺快的,就是写不了太小,这点上不如硬笔,太小了就糊了。

抄完了这本书,朱允炆并没有交给国子监让他们印刷,虽然活字印刷术早就发明出来了,中国却并没有大规模使用,主要是因为平常使用的汉字太多,一个一个找太麻烦,不像拉丁文一样只有几十个字母。因此接下来朱允炆要做的就是寻找印刷机的技术和改进造纸术。/

古登堡发明的是木制凸版印刷机,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沿用了300年之久。一直到19世纪初,德国的柯尼希制成第一台圆压平凸版印刷机。朱允炆想要的印刷机也不用太先进,只需要古登堡发明的垂直螺旋式手扳印刷机就行,再加上东方人民的智慧,东西碰撞,朱允炆相信大明工匠一定会对古登堡印刷机作出更好的改进。

至于造纸技术,目前用的纸大多是竹纸。豆芽孢子制作工艺已经非常完整了,但仍然是手工制作,效率太低。朱允炆要做的就是找到造纸机的技术,用木材、纸浆造纸。虽然朱允炆对目前大明的造纸技术不太了解,但他知道造纸机肯定是没有的,所以一定会比目前的手工造纸先进。

关于古登堡印刷机和路易斯·罗伯特造纸机的技术原理的资料倒是挺多的,根本不用愁找不到。这次朱允炆愁的是画图,印刷机和造纸机都很简单,但朱允炆画不下来啊,画图技术太渣,这种事又不能让别人做,其他人又看不见他眼前的屏幕,而且朱允炆也讲不清楚。没办法,朱允炆只能一点一点的画,一点一点的修改,并尽量把制作步骤写的详细些,以减少对他画的图的依赖。

将这两种机器复制在纸上花的时间比抄数学书花的时间要短一些,但也用了五天时间,都花费在画图上了。

“怎么就不能下载呢?”朱允炆已经不止一次絮叨了。…。

在朱允炆将这两种技术交给工部尚书严震直的时候,严震直简直惊为天人,其他大臣也是目瞪口呆,纷纷赞扬朱允炆英明神武,雄才大略。

他们也问过这些东西是哪来的,朱允炆打了个哈哈,只说是先帝托梦赏赐给他的,让他将其传遍天下,争取人人都能读书。

大臣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又是一通歌功颂德,听的朱允炆起鸡皮疙瘩。

造纸机和印刷机的威力还未完全显现,就已经引起官员们的震动了,谁都知道,这两种技术是多么重要,偏偏这是皇帝拿出来的,没人敢将其据为己有。

工部成立了大明皇家制造厂,开始招募工匠专门制作这两种器械。而且朝廷已经放出话来。123。允许民间使用这两种机器,并接受预定,按时发货。由此又引发了一阵狂潮,但凡有点实力的商人纷纷赶往应天府,以抢得先机。

士人们尤其是寒门子弟也称赞朱允炆功德无量,乃一代圣王,并表示“乾圣”这个年号选的非常好,非常符合当今圣上。

总的来说,局面大好,至于说世家大族会不会看到书籍普及以后对他们的威胁,这就不是朱允炆要关心的事了,“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是优良传统。大部分士人归心,朱允炆还需要在乎那一小撮反动派吗。/

。。。。

还有一本书也是朱允炆在这段时间完成的,那就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如果是造纸机和印刷机是为了笼络士人,那《战争论》就是为了笼络军官,军官们都学习朱允炆的思想,能不跟着朱允炆走吗?同时,《战争论》也是朱允炆使朱棣站在他这一边的大杀器,至于效果如何,到时候再看吧。

《战争论》提出的最重要的思想就是揭示了战争从属于政治的根本性质,指明了人的因素尤其是精神力量对于战争胜负的作用,认为统帅的才能、军队的武德等是作战的关键;阐述了战争的性质有向民众战争转变的历史趋势。豆芽孢子对民众战争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的肯定;探讨了战略和战术、进攻和防御、战争的目的和手段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等理论。

《战争论》对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朱允炆也希望这本书能为他改变大明的卫所制度奠定基础。这本书主要是给中层军官及高层将领学的,既是为了让他们了解以后大明新的战争策略,也是为了起到改变他们思想的作用。简单来说就是收心。有了军官的支持,在以后朱允炆改革军事制度的时候才不会全乱。这当然还需要其他手段配合,《战争论》只是第一步。

朱允炆也没有把《战争论》交给国子监印刷,时间来不及了。

因为藩王们都到了,对朱允炆的第一个大考验开始。考验通过,朱允炆坐稳了皇位,以后的改革顺风顺水;考验通不过,下场就不用说了。


页面连接:http://www.confusinghomework.com/news_0_ewwt/fhtwyow.html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豆豆小说网书库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