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方孝孺还没到,朱允炆就一直在想要不要召见杨士奇,虽然杨士奇能力不小,但他现在不过是个士子,没资格让朱允文亲自召见。

犹豫了几天,李元说方孝孺来了。

“快宣。”

方孝孺可得亲自接见啊,他是朱元璋点名留给他的,朱标在时朱元璋就对朱标说‘此庄士,当老其才’。朱元璋给朱允炆的遗训也说让他重用方孝孺。

朱元璋不用,恰巧“蜀中秀才”朱椿听说了方孝孺的贤名,就聘请他当世子的教师。现在朱椿要求放弃藩国回应天府,方孝孺应该也就跟着回来了,不知道为什么晚了几天。

很快方孝孺走进来,后方还跟着另一个人,朱允炆看了一眼。123。暗道这就是王叔英吧。

“微臣方孝孺,微臣王叔英拜见陛下。”

“快快请起。”朱允炆赶紧起身把方孝孺扶起来。

“太祖高皇帝与懿文太子均对先生推崇不已,以先生大才,必能辅佐朕做一番事业。”

“多谢陛下赏识,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好好。”朱允炆大笑三声,“得希直先生,乃朕之大幸,国之大幸。”

“陛下。”方孝孺打断了朱允炆的作秀,“原本微臣与蜀王一家一道来应天府。/

“可是你身后这位?”朱允炆知道这王叔英是个人才,本事不下于方孝孺。

“微臣王叔英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叔英,字原采,浙江黄岩亭岭人。学醇行正,与方孝孺为至交。曾上《资治八策》以鉴国事,朱棣兵起,后知败局已定,为表对建文帝的忠心,乃沐浴更衣,书绝命词藏于衣裾间,自尽于玄妙观的银杳树下。

他的思想跟方孝孺的还不太一样,方孝孺是宋儒,推崇朱熹的那一套理学理论,王叔英是汉儒,思想比较开明,注重实际。豆芽孢子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王爱卿平身。”

朱允炆不喜理学,因此对方孝孺的安排就感到头疼,还是让他做翰林侍讲?还是问问他的意见吧。

“方爱卿,不知让你任翰林侍讲可否?”

“但凭陛下安排。”

“那好,你就去翰林院任侍讲。朕还有一件事要方爱卿去做,方爱卿可曾听说了禁止缠足的诏令?”

“回陛下,臣还未到应天府就已经听说了,无论是乡下还是城中都对此议论纷纷。”

“他们都在议论什么啊?”锦衣卫早就跟朱允炆讲过这件事了,讲的可不是什么好事,朱允炆就是想听听方孝孺的看法。

“他们都在讲有佞臣在皇帝身边,所以皇帝才会颁布如此荒唐的诏令。”

“那方爱卿对此是什么看法?”

“臣以为朝廷颁布此诏令不妥,缠足乃是女子自愿的事,所有女子都缠足,自有其合理之处,朝廷不必管那么多。”…。

“你说这是自愿的事?是你聋了还是朕瞎了?看不见有父母强迫女儿缠足,硬生生的将女儿的脚掰断?听不见女子在大声哭喊,周围的人确实一片叫好?这是朕提出来的,方爱卿认为朕说的不对?”

“臣不敢,臣以为定是朝中有奸臣,蛊惑陛下。”

“不用再说了。朝中有没有奸臣朕心里有数。但方爱卿自己有几斤几两你自己可没数。”朱允炆有些不耐烦,虽然这并没有出乎朱允炆所料。

“方爱卿的学问都学到狗身上去了?你的老师宋濂就是这么教你的?方爱卿做了那么多年的学问,对你老师的理论可有所突破?可有所创新?可有自己的东西?”

“臣。。。”

“朕知道你想说什么。123。无非是抬高宋濂贬低自己那一套。说这些没用,朕想看到的是做事的能力。”

“朕准备让你负责不缠足事宜,方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孤陋寡闻,恐怕不能担此重任。”这就是很明显的拒绝了。

“朕意已决,方爱卿就在应天府成立不缠足会,由你担任会长,创办《不缠足报》,向世人宣传缠足的危害,鼓励不缠足。若是办好了,朕重重有赏,若是办不好,哼,方爱卿就等着朕治你的罪吧。”

这种知识分子就适合干这种舞文弄墨的事。/

朱允炆不再理会方孝孺,对王叔英道:“王爱卿,不知你想去哪个部门任职?”

“陛下,这是臣所著的《资治八策》,请陛下过目。”王叔英没说自己想干什么,先呈上了他自己的著作。

所谓八策,就是“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豆芽孢子朱允炆简单翻了一下,总体来说有些思想还是偏向保守,没有超脱儒家的伦理范畴,但比方孝孺这种只会叨叨的学问家要讲求实际的多。

不过朱允炆还是要问一下他。

“王爱卿如何看待缠足?”朱允炆先问了这个问题。

“陛下,臣不赞同缠足,臣有息女,就未缠足,多次受到友人的嘲笑。但臣以为要禁绝缠足是很难的事。”

“说得对,是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了。缠足之事仅仅是为了男性的私欲,对女子没有一丝益处,完全不考虑女子的感受,还口口声声为其辩护,这种人就该凌迟。”朱允炆这话似乎意有所指,王叔英没有回答。

朱允炆接着问:“王爱卿如何看待朕发明的造纸机和印刷机?”

“微臣以为造纸机和印刷机对扩大教化大有裨益,但陛下乃万金之躯,天下共主,理应民生疾苦,不可沉迷于奇技淫巧之道。”…。

“王爱卿认为这是奇技淫巧吗?”

“陛下,臣认为奇技淫巧于国于朝廷也是有大用途的,只是陛下应天下万民。”

“王爱卿难道认为造纸机和印刷机不利于万民吗?不应该得到朕的吗?”

“正是,臣认为这等奇技淫巧之术不应得到陛下的。”

果然,朱允炆心里微微一叹,不管是汉儒还是宋儒,都是对手工业不屑一顾。不过这是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似乎也不能将其完全怪罪于儒学。也不知道谁能担当的起改造儒学的重任。

朱允炆又问:“两位爱卿,尔等认为教化万民重要还是让万民吃饭重要?”

“回陛下,是让万民吃饱饭更重要。”方孝孺和王叔英都这样答。

“那为什么历朝历代,几百位皇帝和千千万万的官员虽然一直强调民本。123。强调耕地,却从来不从其他方面提高粮食的产量呢?如果现在有一种新的方法,能让每亩地粮食产量提高一石,这是否是大功德?如果现在有农具,能将耕种和收获的速度提高一倍,这是否是大功德?如果发明这种种子的农民和发明这种农具的工匠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朕发明了造纸机和印刷机,不久的将来能让千千万万寒门子弟读书上学,这难道不是朕治国有方吗?”

“陛下英明。”虽然王叔英和方孝孺还有很多话想说,但他们觉得再说下去皇上就要生气了。

让他们改变想法。/

“王爱卿的《资治八策》将务问学放在第一位,看来是认为做学问是最重要的,既然如此,爱卿就去礼部负责科举吧,为大明发现更多的人才。”

“朕这里有两本书,是朕所著,作为明年科考的内容,王爱卿就将其印刷,出售。”朱允炆把《战争论》和《初等数学》拿出来,给了王叔英,“价格不宜定的过高,要让所有士子都能买得起。还有,让诸王和购买了印刷机的商人优先印刷这两本书,《大明律》以及《大诰》,务必以最快的速度传播天下。”

“还有。豆芽孢子王爱卿就担任不缠足会的副会长,协助方爱卿办好这件事。名垂青史还是遗臭万年就看两位爱卿做的好不好了。”

“是,微臣必不负陛下所托。”王叔文不清楚书的内容,但既然是皇上所著,想必并不难,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吧。

“王爱卿可知道杨寓此人?”既然看到王叔英了,朱允炆决定问一问杨士奇。

“陛下说的可是杨寓杨士奇?”

“不错,此人才华如何,能力如何?”

“陛下即使不问,微臣也会向陛下推荐此人。杨士奇住在江夏时,微臣与他一直有来往,此人游学四方,见识广阔,善于著史,可堪大任。”

“来人,召杨寓。”朱允炆找他奏对一番,看看他能不能担得起出使日本的重任。

“两位爱卿长途跋涉,早些回去休息吧。”

皇帝有私密的话要跟杨士奇讲?这显然是不让他们听啊。

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告退。


页面连接:http://www.confusinghomework.com/news_0_ewwt/fhtwyfo.html

贼吧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末页

爱去小说网书本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